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
大姚县人民政府
首页 >> 新闻信息 >> 部门动态 >> 正文

企业家推动创新尚且面临一些阻力和难点

日期:2021/04/09   作者: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    点击: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“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必须依靠创新驱动”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当前,企业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,企业家推动创新尚且面临一些阻力和难点。具体而言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一、存在困难和阻力

(一)条件不足。企业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人以及前期的技术积累,否则就“难为无米之炊”。目前,有些企业还存在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低、研发机构规模较小、研发人员数量较少等问题,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。例如:我县2019年度全县32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721681.6万元,全县仅有8家规模以上企业申报R&D经费1575.8万元,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.22%。

(二)动力不强。创新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,而有些企业家存在小富即安、求稳怕冒风险等观念,不愿意对创新投入过多精力,更不愿承担创新失败的责任,造成企业缺乏创新的内生动力,追求短期效益,对于有长远创新潜力的项目缺少持久的投资热情。例如:我县云南星禹水利设备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至2019年,研发投入年均30.4万元,主营业务收入年均3亿元,无高附加值产品。又如我县汇源蜂业有限公司,2018年至2019年无研发投入,主营业务收入年均245.23万元。

(三)支持不够。对于企业而言,很多创新并非短期内就可以见效,需要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、稳步向前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可能面临很高的风险。因此,只有处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,企业创新才能开花结果。例如:2019年,全县共组织申报国家、省、州科技计划项目22项,共争取组织实施省、州科技计划项目16项,获得省、州科技扶持资金219.95万元;2020年,全县共组织申报国家、省、州科技计划项目14项,共争取组织实施省、州科技计划项目9项,获得省、州科技扶持资金284.6万元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促进了云南大姚祥华工业制造股份公司、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成长,起到了小资金撬动大项目实施的作用。

二、对策措施

(一)进一步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。深刻认识落实好科技创新战略的极端重要性,把工作重心放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,按照“第一动力”、“第一生产力”和“第一资源”的要求谋划工作,深入研究中央、省、州关于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,摸清并准确把握各项任务指标,逐条对照、逐条分析,细化措施,加强落实力度,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、协办单位加强沟通衔接,强化大局意识、责任意识,加强协同、形成合力,围绕目标抓落实,切实将创新驱动专项行动落到实处。

(二)进一步加强领导,明确职责。认真总结查找差距,按照制定的年度和阶段性实施计划,加强任务分解,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,强化措施保障,明确工作职责,继续保持狠抓落实的工作劲头和力度,强化督促检查,做好舆论宣传,及时宣传报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进展、新成效,让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,调动全社会参与支持企业创新积极性。

(三)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和服务能力建设。加强自身工作的主动性、积极性,广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;抓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认定工作,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、省、州列项支持。

(四)搭建科技入楚大姚专场的交流平台和长效机制。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式,推动全国、全省、全州科技优势与大姚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相结合,推进县外科研平台、科技企业、科技成果、人才团队和科技资本“五落地”大姚县,补齐大姚县科技短板,培育大姚发展新动能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。

(五)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。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,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、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、高企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。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,鼓励县外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大姚的创新产品开发,努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、企业投入为主体、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。加大对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——科技投入,使全县社会研究与开发(R&D)经费支出占GDP比率较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,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县R&D投入比率达70%以上,财政科技投入较上年增长10%以上。

(六)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力度。把人才资源作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,继续做好人才引进、培养和服务工作,创新培养、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,不断创新人才工作载体和抓手,调动各方面发现人才、培养人才、使用人才和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形成加快企业创新人才发展的整体合力。用好用活企业创新人才,抓好人才培养、使用等环节,积极为各类企业创新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搭建平台,形成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,引得来人才,留得住人才,培养得出人才,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,人才效能更好地发挥。注重企业创新和人才发展协调推进,在开发利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,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;充分利用好县内县外人才资源市场,协调推进各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。加快申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进度,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认定,加大选拔培养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辅导员力度。